实验室工作是一项基础但又重要的工作,与各行各业都密切相关。从基础研究、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到食品与环境安全,再到药物研发、疾病与公共卫生等方面,无不倾注了实验室工作者日复一日的大量汗水与付出。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和投入是在幕后,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甚至有时也不被家人和朋友理解。

                                                                                                           

analytica China发起Lab Hero项目正是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发掘这些驱动创新、守卫大众、服务国家的实验室行业的平凡人,讲述他们的不凡事!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述,让更多的同行与大众了解实验室工作,提升实验工作者的贡献、地位和影响力!


Lab Hero活动流程概览

 

  • 2020年9-10月 Lab Hero 报名
  • 2020年10月12-31日 Lab Hero 线上助力挑战赛
  • 2020年11月15日 Lab Hero 健康欢乐跑 上海.世纪公园
  • 2020年11月16日 Lab Hero 颁奖典礼 地点:E7馆 论坛区
  • 2020年11月16-18日 Lab Hero 人物展/鸡尾酒会 地点:E7馆 Lab Hero 人物展区

姬小平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技术支持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秉承“安捷伦人”速度、专注和奉献的精神,直面未知病毒的挑战。她决定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把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人,大年初三奔赴到杭州某医院(浙江省新冠定点医院)进行紧急流式装机,连续工作到初四晚上,直到确保新冠病人的样本结果符合预期才离开。一直到现在,经我们组装的仪器和试剂每天都在高速运转,持续检测过几千份新冠病人样本,给临床医生可靠的用药指导信息,至今保持零死亡。

 

在新冠定点医院和隔离酒店的几个月隔离期间,她远程指导包括院校和其他省份医院(新冠定点医院)等客户的老师进行流式检测,有时候晚上10点了老师还在检测或者分析数据,只要老师信息或者电话过来,姬小平都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基于仪器上得到的数据,老师们发表了文章,其中包括将“托珠单抗”用于新冠治疗,这个指导意见写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帮助了许许多多的重症新冠病人度过危险期。我们的仪器能够造福人类,我也感到很骄傲。

 

王伟剑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应用工程师

努力和时间赛跑,与白衣天使共同努力,坚信我们滴水的帮助可以汇聚成江河力量,相信阴霾过后终有彩虹。

 

王伟剑,是安捷伦科技临床应用工程师。自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国内的新冠疫情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作为一名临床的应用工程师,为了让医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新冠患者的免疫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案,在家人和领导的理解与支持下,王伟剑第一时间奔赴各大医院,包括新疆、青岛等30多家省市地区新冠定点医院进行流式细胞仪的安装、培训以及维护等工作,确保了每一次的工作顺利进行。

 

朱奎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率先提出广谱抗菌增效的概念并合成了广谱抗菌增效剂SLAP-S25。

 

在疫情的影响下,朱奎教授进一步认识到高效控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性,特别是病毒与病原菌的混合感染。他的研究方向是围绕耐药病原菌的治疗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和抗菌增效剂,提高抗菌药物疗效,为保障人类健康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2020年在Nature Microbiology、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以封面论文等形式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并受到Nature Review in Microbiology 的亮点报道。朱奎教授回顾2020年的遗憾就是未能早点开展抗病毒化合物的发现研究。

 

孙晓峰

华大智造 现场应用工程师

疫情就像是工作指令,防控就是工作责任。尽自己一切所能的力量为国家疫情防控做出自努力和贡献。

 

华大智造现场应用工程师孙晓峰原本计划本次春节离京返回老家过春节。临近行程前,得到疫情爆发的消息,他毅然决然决定“舍小家,为大家”留守北京,参与疫情工作。为确保客户能在第一时间拿到病毒全序列,追踪溯源、监控疫情,从除夕夜开始,连夜奋战支持多个国家级单位的高通量测序工作。东北疫情爆发之际,他先后紧急支援哈尔滨、牡丹江、舒兰地区疫情的样本高通量测序工作。在北京新发地疫情反复时,又紧急投入到支援大兴火眼实验室的工作现场。此后,连续转战北京市各区级疾控中心,协助客户病毒鉴定以及溯源工作,直至疫情得到控制。

 

陈辰

华大智造 售后支持工程师

5小时内带领工程师极速安装了10台MGISP-960型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将武汉市的病毒检测通量一夜之间大幅提升至2万人份/天。

 

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宣布正式“封城”,陈辰火速在封城启动前赶到了武汉,他此行的任务就是保障和支持武汉当地测序仪设备的稳定运行。2020年2月5日,由武汉华大基因公司建设,中交二航局负责施工的“火眼”实验室交付使用。陈辰在5小时内带领工程师极速安装了10台MGISP-960型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将武汉市的病毒检测通量从200人份/天,一夜之间大幅提升至2万人份/天,极大的缓解了新冠检测压力。武汉市核酸普筛的时候,受命连夜紧急调度安排人手,再次安装10台MGISP-960型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使检测能力再翻倍,成功完成了半个月1,000万人份普筛的任务。

 

耿春雨

华大智造研发工程师

耿春雨带队开发的核酸提取试剂盒已经累计在全球供应30多个国家地区,支持了5,000余万人份的核酸检测,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次“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宏伟愿景。

 

大年二十九,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忙着春节前最后的采购,或是赶着最后的车次奔向家乡,为其乐融融的春节大团圆。在这一天,华大智造负责应用产品开发的耿春雨选择和他的团队们坚守在岗位,连续日夜奋战开发了适配于高通量自动化平台的核酸提取试剂盒,解决了核酸检测的严重限速环节,并快速供应武汉、黄冈、北京等地,产品作为核心工具支撑了全国及全球各地火眼和其他实验室的核酸检测通量提升到万级甚至十万级水平。在北京二次疫情发生后,再次加入到驰援首都助力北京火眼实验室的通量提升。耿春雨带队开发的核酸提取试剂盒已经累计在全球供应30多个国家地区,支持了5,000余万人份的核酸检测,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次“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宏伟愿景。

 

杨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大教育中心  2020级准硕士研究生

短时间内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诊断技术,为国内新冠病毒溯源提供新的工具,同时将该技术分享到海外,为海外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方案。

 

杨林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参与了新冠病毒新型诊断技术的开发之中,他和团队经过2个月的研发攻关,研发出一种低投入量、低数据量要求、高自动化和高通量的新冠基因组建库和测序方法。这一方法,在国内获得应用和认可,并在吉利省舒兰市、北京新发地等多地突发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7月,杨林带领研发团队选择“逆行”,赶赴瑞典,代表华大智造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联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共同组建万人级别新冠检测多组学检测实验室。技术的海外落地比前期的研发工作甚至更难,他们面对的除了技术上、实验设备上和试剂耗材的问题,还有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沟通问题。经过2个月努力,成功的建立起万人新冠全基因组测序中心,并顺利完成第一批数千例新冠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工作。

 

郭丹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业务受理

防疫药品抽检专项,样品收到后迅速进入检验环节,最短的仅用了7天就出具报告,展示了上海药检所优质、高效的检验能力。

 

郭丹同志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受理分发样品。疫情期间在繁重、重复的工作面前,为保证防疫药品质量,上海市药监局开展了“防疫药品专项抽检”,郭丹收到防疫样品后,认真核对信息,受控标准,登记分发,保证防疫药品快速地进入检验环节,最快仅用了7天就出具报告,上报检验结果。2020年国家药品抽检如约而至,她对国家药品抽检样品从收检到报告书出具全流程负责,兢兢业业;核对购样费,认真仔细,不差一分一厘。疫情当前,受理工作不能停。接待客户时,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为疫情期间药品正常检验不停摆做出了重要贡献。郭丹同志坚守岗位,勤勉努力,不是逆行者,不输逆行者。真正树立起了一个平凡英雄的榜样。

 

陈斐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检验员

陈斐就职于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药理毒理室/药物安全评价中心。2020年疫情期间,提前复工,坚守岗位,作为上海市第一批复工的药品检验人,保证了疫苗批签发工作的正常开展、进口药品(尤其是中国临床未满足需求类药品)在我国境内的批准工作正常进行,为广大市民在疫情期间正常用药提供保障。参与国内多项新药的研究和申报工作,包括:目前在研的国内首个抗击新冠病毒单克隆中和抗体、我国批准上市的首个国产以PD-1为靶点的单抗药物、以及国内主要大型药企(如:恒瑞医药、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新药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本土优秀企业助力,为国产药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段徐华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业务主管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在治疗各种炎症因子风暴中表现突出的托珠单抗成为了最有希望挽救重症患者生命的潜在药物之一。然而,托珠单抗在2020年1月更新了注册标准,“生物学活性””这一关键项目检验方法发生改变,该项目的检验速度将成为制约托珠单抗上市供应的关卡。为了做好攻坚战,段徐华同志和科室活性团队迅速投入新方法转移工作中。整个团队团结一心,从细胞培养到活性检测再到数据分析,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最后赶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完成方法学验证,成功实现托珠单抗新标准活性方法的转移。这为2020年2月保证近10万支质量可靠的托珠单抗驰援抗疫前线奠定坚实基础。

 

方菁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业务文员

由于疫情原因,导致工作周期紧,任务重,但仍然能克服重重困难,6个月完成了2900件样品的受理工作。

 

新春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的精神,不惧风雨,逆行而上,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仍然坚守自身的岗位,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同时,碰到上班有困难的同事,我主动承担了他们的工作,运用自身全方位的业务能力,确保整个业务部门在疫情期间也能顺利的运行。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间,按照疫情的防控要求,每日对前台和办公室进行消毒工作,维护前来办理业务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顾正健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检验员

自食品室成立以来,奔波于外借实验室和本部实验室之间,担起义务车夫的职责,私车公用,载运同事运输实验物质等,为疫情期间食品元素检验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名食品实验室一线的检验员,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他放弃居家办公,坚守在实验室一线,认真履行检验员的使命,短期内克服困难完成扩项任务,保证了我所疫情期间各类检验任务的顺利开展。疫情期间,他积极响应党委和团委号召,参与社区及网络的志愿者活动,捐赠善款,为打赢这场战役,竭尽所能。自食品室成立以来,主动承担食品元素检验工作,奔波于外借实验室和本部实验室之间,担起义务车夫的职责,私车公用,载运同事运输实验物质等,为疫情期间食品元素检验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他不是党员胜似党员,检验任务永远是第一位,繁重的检验任务下他的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每次请假看病都是先将工作安排妥当,两者冲突时,总是默默地将预约取消了或改期了。他是一名优秀的食品检验人员。

 

胡鹏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业务受理

疫情期间坚守工作岗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严把食品受理第一关,完成食品安全疫情专项等抽检任务,以实际行动保障食品安全。

 

作为一名受理岗位老兵,今年疫情爆发后,胡鹏主动取消了春节回家探亲计划,在上海随时待命,做好承担应急检验任务准备。疫情期间,所内执行居家办公制度,由于受理岗位的需要,为做好抗疫应急任务保障,胡鹏主动承担了到岗值班工作,成为最早一批在岗工作人员。在完成国家市场总局和上海市市场局疫情专项食品安全抽检任务期间,胡鹏既要完成受理任务又要保障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抗疫安全,带领受理小组牢记疫情防控无小事,事无巨细,圆满完成各类疫情专项食品安全工作,为疫情期间的食品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李丹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检验员

药品注册检验新规范实行后,我科室的首个进口注册复核样品,虽然面临问题多多,还是在20个检验工作日内按期完成。

 

2007年7月加入上海所化学室,因工作需要先后在原辅料组、普通制剂组、气雾剂组、新药组等小组从事不同类别的药品检验。三次参与国家一致性评价样品的检验工作;独立承担了四个品种的药品标准提高试验和撰写工作,其中卡培他滨原料及片剂的质量标准已被录入2020年版中国药典,另一品种的质量标准也已通过药典委员会的审核;先后共完成了五十多个品种的进口药品复核、国内新药注册、合同项目检验及撰写等工作。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一开始的特殊情况使得工作进度有所减缓,如试剂、对照品的采购不便,与企业的沟通不畅等。虽然过程比较艰辛,但这次特殊的经历也让我感悟到: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全可以挑战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李丽敏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业务主管

作为 “中药中汞元素形态及价态分析”标准的提案人,获得了2020年度ISO中药国际标准准入,并于6月顺利完成网络答辩,能够为我国中药标准走向国际化的路程中积极努力。

 

长期从事中药质量标准和安全性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及省市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中国药典附录及相关标准提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专著编辑4部;获得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发明专利4项。多次在药品、食品紧急任务中发挥骨干作用;2020年疫情期间,坚守检验岗位,在抗疫药物“荆银颗粒”紧急恢复生产的复核检验中,积极筹备沟通相关事宜,保证抗疫药品检测的顺利完成;作为“中药中汞元素形态及价态分析”标准的提案人,获得了2020年度ISO中药国际标准准入,并于6月顺利完成网络答辩,为我国中药标准走向国际化做出了积极努力。

 

潘晨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检验员

首次关注化妆品中“新型”非法添加物—前列腺素类似物,及时建立检测技术,并已申请国家标准。

 

作为一名技术骨干,她始终发扬求实创新,甘于奉献、永攀高峰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承担涉案检验及重大专项检验、投诉举报等任务。她还参与PTP相关研究工作,在2020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聚焦产品质量”的主题下,承担并组织了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委托的能力验证项目“化妆品中镉的测定”,完成上海市37加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她还积极投身科研,开发多项化妆品质量控制的新方法、新技术。参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检测方法修订,及上海市科委、中检院、上海药监局等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10余篇,始终积极致力于化妆品质量研究和检测技术提升。

 

任飞亮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业务主管

任飞亮同志的事迹很多,却有些琐碎,但反映着他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认真尽责的敬业精神,他就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保障。

 

任飞亮同志是具有20年的检验工作者,20年来,逐渐成长为实验室的中流砥柱,也逐渐成为一名让人离不开的实验室管理者。成长为一名实验室全能战士。仪器出故障了,实验室漏水了,灯管不亮了,空调不灵了,实验室没排风了,阿姨洗不干净瓶子,没有纯水了,天花板滴水了,通风橱坏了,公共饭卡没钱了,都找他。他,就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保障。疫情期间,不但负责本实验室的防疫工作,还积极配合园区的防疫要求,在保障复工复产阶段的正常工作,付出不懈的努力。任飞亮同志的事迹很多,却有些琐碎,但就在这些琐碎中,反映着他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认真尽责的敬业精神,在小事中呈现的是他不计个人得失,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辛的拼搏精神。

 

史卓维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检验员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和检验团队一起,压缩检验周期,使得全球首个特异性皮炎靶向生物制剂在短短25天内上市,刷新了生物制剂在中国上市速度的新纪录。

 

检验一线,八载春秋;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疫情时刻,匠心坚守;只为百姓,安全用药。

作为战斗在药品检验一线的工作人员,她的使命就是与时间赛跑。今年2月,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她每天坚持到岗,披星戴月,大大加速了抗疫药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检验工作,保证了抗击疫情的市场供应。今年7月,她更是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和检验团队一起,压缩检验周期,使得全球首个特异性皮炎靶向生物制剂在短短25天内上市,刷新了生物制剂在中国上市速度的新纪录。

 

孙杰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检验员

仪器分析的“多面手”,同时担任GLP安评中心供试品分析负责人、生物分析负责人、临床检验负责人,精通各类药品检验、生物检测、临床检验等分析仪器。

 

作为供试品分析负责人,解决各类仪器突发情况,确保各类分析仪器状态正常。疫情期间,保证各类抗疫药品的检验速度。负责GLP安评项目供试品分析试验,服务于企业。注重分析质量,对Empower软件的规范化使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作为临床检验室负责人,负责GLP中心临床检验室的日常运作。针对上海地区缺乏动物临检能力,积极帮助上海各科研单位及高校,提供临检检测平台,切实的解决了各单位的困难,获得了一致好评。积极参加各类能力验证,确保临检数据准确可靠。

作为生物分析负责人,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发表多篇生物分析相关论文。参与QWBA技术的建立及其在大鼠组织分布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填补国内的空白,为国内QWBA技术快速与国际接轨起到积极的作用。

 

王少敏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主管药师

王少敏团队多年研究的系列真菌毒素检测方法被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将加速推动全产业对中药真菌毒素安全性的重视。

 

王少敏在中药饮片检验中一直负责检验依据的确定工作,由于中药饮片的复杂情况,检验依据原则不断变动,但她一直仔细、认真、负责,数年来较好完成该工作。在中药安全性方面,在真菌毒素检验方法中不断开发系列单毒素方法和多毒素的筛查与定量方法。在多次上海市局与国家抽验任务中,发现土鳖虫、活血止痛胶囊、延胡索、黄芪等多个高风险中药品种及其感染毒素,为市局与国家局监管提供了监管方向。对该类中药中真菌毒素感染提出警示。

同时王少敏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 “中药瓜蒌皮易感玉米赤酶烯酮产毒条件和机理”,为中药中真菌毒素防控进行了有益的摸索。

 

张芝华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检验员

疫情当前,我们身居幕后,在狭小的实验室,密闭的无菌室里,扛起了食药监人的责任,为舌尖上的食品安全护航。

 

张芝华是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抗生素/微生物室的一名检验员,从业十多年来,参与过奥运会、世游赛、花滑赛,G20峰会等重大保障任务,奋战过世博,入驻进博园区食药保障快检实验室,有着丰富的保障应急经验。疫情爆发初期,市药检所接到乳制品专项的检测任务。乳制品具备刚需的消费属性,涵盖了酸奶、奶粉、炼乳、奶酪、液态奶固态奶等主力产品。其中标准各一,考虑到涉及抗疫专项食品各个供应链上下衔接顺畅,故在接到检品的当日同步紧急安排检测,压缩放行周期。在诸多人员隔离未返沪的情况下,张芝华同志挺身而出,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扛起了食药监人的责任,严格把控人员健康,清洁维护,质量安全,纪律责任等环节,保障了“舌尖上的食品安全”。

 

赵敬丹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检验员

克服困难,协助企业开发了适用于某一类抗生素关键质量属性分析的简单、低成本方法,服务于产品质量提升。

 

赵敬丹从事食药检工作10余年,业务精湛,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奋斗在保障民众饮食用药安全的第一线。严把药品质量关,践行为民检验,阻止多个不合格样品进入流通领域,守护民众用药安全防线的同时,积极沟通,查明原因,从源头促进药品质量的提升。

积极构筑研究平台,服务生产企业,善于思考,开拓创新,解决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检测中的问题和难题,为推动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提升和国内药品的国际化贡献力量。建立糖肽类1类新药质量控制标准,为保障其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其商品化。赵敬丹同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牢记使命,保障人民的食药安全。

 

李航文

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CEO

最早启动新冠肺炎mRNA疫苗的研发工作, 致力于肿瘤免疫治疗、RNA药物及癌症干细胞等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工作。

 

李航文,斯微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于2010年从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获得肿瘤生物学博士学位,李航文博士已在肿瘤免疫治疗,RNA药物及癌症干细胞等领域拥有近20年的研究及治疗经验,曾先后在美国最好的癌症医院及肿瘤细胞免疫中心工作,曾获得美国国防部临床转化的两次奖励。现兼任美国罗斯维尔癌症中心药理及治疗系助理教授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专家。

 

卢佳

国药集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P3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

逆行武汉,穿上“泡泡服”,克服恐惧进入P3实验室,负责新冠灭活疫苗研发中所有涉及活体病毒的检定项目。

 

卢佳女士于2012年进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性疫苗研发一室,主要负责毒种的选育以及疫苗效力评价相关的研究。新冠爆发伊始,她的团队接到了新冠疫苗的研发任务,她和组员共同克服对病毒的恐惧,勇敢承担起检定人员的使命,进入P3实验室负责新冠灭活疫苗研发中所有涉及活体病毒的相关检定项目,为疫苗效力评价及免疫程序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她还带领检定小组参与恢复期新冠肺炎患者血浆抗体水平检测,为临床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科学数据支持。自接到研发任务,她放弃了和家人春节团聚的机会,白天黑夜连轴转的连续工作,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坚韧和担当。

 

张林琦

清华大学 医学院课题组负责人

揭示新冠病毒侵染细胞的结构基础,为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以及疫苗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林琦,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主要从事AID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创新型粘膜疫苗”首席科学家。他与何大一教授一起从多方面阐述了HIV-1感染和发病机制,而且建立了动态模型并提出了艾滋病的客观评价指标,对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判断做出了重要判断。张林琦还新建了多重病毒学及免疫学定量指标和方法,特别是通过胸腺细胞中RTEs基因产物的研究,提出了RTEs基因产物减少与艾滋病患者CD4 T细胞降低的速率相关的学说,这对HIV/AIDs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张林琦教授近年来分别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被SCI收录83篇,检索其中的31篇在近五年被引用1891次,影响因子高达293。

 

郭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

身处新冠疫情中心的武汉,疫情期间课题组的项目研究和实验室测试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直到9月份研究生才到齐,但我们坚持每周与学生视频组会交流和教学。上半年,课题组共有7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均找到理想的工作或继续博士深造。3-5月疫情期间,课题组成员作为骨干参与了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项目攻关专项: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医疗废水污泥处置及土壤-地下水影响及治理对策研究。在冒着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完成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测试工作。研究成果在Sci Total Environ., JAA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6篇SCI论文。负责Atomic  Spectroscopy国际SCI期刊,组建了新的编委会,并顺利出版5期。

 

黄陈稳

上海药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1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生物学专业,18年至20年在上海药物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年10月评为药物所副研究员。主要科研方向为小分子化合物调控诱导心肌再生,主要工作有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小鼠体细胞向心肌细胞重编程,以及构建高效的人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培养冻存体系,辅助搭建心脏药物安全性评价平台。

 

于百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二病区 副主任医师

哈医大二院新冠肺炎影像会诊 专家成员

随未身处在地方抗疫第一战线,作为工作小组成员,与张文宏教授一起为全球抗议制作了“新冠肺炎鉴别诊断”视频,并被翻译成多个语言版本,免费开放给全球抗疫医疗同仁使用。

 

在新冠肺炎初期,在没有核算检测的情况下,与张文宏教授一起全力投入“新冠肺炎鉴别诊断”视频制作,帮助全国乃至全球医疗同仁,特别是非呼吸科的医生鉴别、针对新冠感染病患,以减少和避免有新冠肺炎迹象病患对他人的感染;视频被翻译为多国语言版本,免费开放给全球医疗界的同仁使用。后,随援疆医疗团队奔赴新疆,支持和指导新疆当地新冠疫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工作。

 

他说2020年最特别的是“疫情让所有的思念都变成了漫长的等待。”因为新疆距离家乡太远,疫情期间回家本是一张机票的事情,为做好防护防治,中途要周转、等待多次才能完成一次探亲。

 

林金明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分析化学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所建立的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微流控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林金明教授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方法研究;空气负离子制备方法及其对促进健康作用的机理研究;超微弱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他成功的研制微孔板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研究成果得到实际应用。林教授充分利用微流体的层流效应和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开发了多种不同功能的微流控芯片,与高灵敏度的质谱联用,发明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系统,并由岛津公司进行产业化,应用于生命及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出版中英文专著五部,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做大会和邀请报告200余次。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788-1800号陆家嘴金控广场T1塔楼11层

邮编 200120

电话: +86 21 2020 5500
传真: +86 21 2020 5688
info@mm-sh.com